近日,公司首席科學家、英國伯明翰大學教授、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丁玉龍在參加第六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期間,接受了中國國際電視臺(CGTN)《全球財經》欄目的專訪,以下是采訪實錄:

丁教授:我認為為實現2050年或2060年凈零排放目標所需的儲能技術主要有三種形式,第一種是短時儲能,第二種是中時儲能,即儲能時間介于幾個小時到幾個月之間,新型儲能技術在短時儲能、中時儲能方面已經得到了發展,新型儲能技術的最新發展方向包括液態空氣儲能和壓縮空氣儲能,這些在中國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,但是新型儲能技術的發展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,新型儲能技術在未來的十年、二十年中會有更大的發展。第三種類型的儲能技術是非持續性儲能,主要是用于保障能源安全,這種儲能技術通常是為了實現跨季節甚至跨年份儲能。主持人:您認為我們應當如何鼓勵政府投資和民間資本合作,加快能源轉型的步伐?丁教授:到目前為止,全球范圍內的投資大部分集中于短時儲能方面,特別是電池儲能技術,這主要受到了電動汽車和移動電源發展的影響,在電網儲能和能源網絡儲能技術方面的投資較為缺乏。相比之下電池儲能技術更為成熟,因此,政策需要在這些方面保持公平,投資需要更多地傾向于中時儲能,同時兼顧非持續性儲能,依靠政府和民間的支持進行投資。我要強調的另一方面是,能源有不同的形式,儲能技術不僅僅局限于電能存儲,還包括熱能、冷能、氫能等其他多種形式,然而目前我們的儲能技術更加注重電能存儲,對其他形式的儲能關注較少,而這些形式的儲能在許多方面更為重要,所以政府和民間的投資應當與需求相結合,以更加公平的方式進行。主持人:國際合作對于解決一些最重要的問題來說至關重要,其中包括中英兩國之間的持續性合作,涉及研究、技術轉讓、產業鏈合作等方面,您對此有何評論?
丁教授:廣泛開展中英兩國合作乃至全球合作至關重要,英國是一個小國家,但是它是一個非常具有創新性的國家,在基礎研究方面非常強大,但是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,這可能是英國的薄弱之處,英國市場規模較小,而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,因此,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,合作都將是雙贏的局面,我認為近年來出現的一些地緣政治問題將是暫時的,未來的需求將不斷地增長,政府和其他各方也將繼續推動合作,我對這種合作持樂觀態度。在專訪中,丁玉龍教授介紹了儲能技術的不同形式,對未來零碳能源領域中儲能行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,強調了投資與國際合作在推動儲能技術發展與應用、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方面的重要性。